產品展示

新聞資訊

解決方案

成衣檢測常檢指標
發布日期:2012-04-26 11:45:48
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10項服裝國家標準明文規定:直接接觸皮膚服裝的pH值須在4.0~7.5之間,非直接接觸皮膚服裝的pH值須在4.0~9.0之間。但近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卻發生了多起服裝質量檢測不合格事件。北京多起服裝退市事件原因均為發現了禁用的芳香胺偶氮染料。成都少數兒童服裝存在填充物纖維含量、色牢度不合格、pH值超標的問題。上海羽爵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的“M9”雙排扣韓版大衣“面料纖維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覆粘合襯部位剝離強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嚴重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 上述不合格事件的發生直接誘因就是面輔料生產企業對染色原料的檢測把關不嚴,但服裝生產企業若能執行嚴格的檢測標準,是完全可以阻斷這種有毒有害紡織品流進市場的。紡織品的安全項目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生產企業對于基本安全項目的控制與改進技術不斷發展,對保證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 可分解芳香胺
??? “可分解芳香胺”是一種可致癌的服裝染料,其毒性甚至強過食品染料蘇丹紅。2005年1月1日,《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明確規定“禁止生產、銷售、進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紡織產品”。在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中,染料如果被皮膚吸收,會在人體內擴散。這些染料在人體的正常代謝所發生的生化反應條件下,可能發生還原反應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經過人體的活化作用改變DNA的結構,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癌癥,并且潛伏期可以長達20年。
?? pH值
??? 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無論是褪漿、煮煉,還是漂白、染色(印花),都要經過固色、還原、清洗。這些過程需要使用大量純堿、燒堿、pH值調節劑、表面活性劑等,如果水洗不徹底,就會造成織物上存在酸、堿殘留物。紡織品pH值超標,會破壞人體皮膚表面弱酸性環境,引起瘙癢,并使皮膚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甚至引發皮炎等癥狀。pH值是殘留在紡織品中涉及影響人體安全、健康的有害物質的限量指標之一。為此,我國強制性標準GB18401-2003 http://www.arabianfashionworld.com/Product-p2.asp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已經把pH值納入了控制范圍。在標準中依據產品適用范圍規定:“嬰幼兒及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的pH值應控制在4.0~7.5,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pH值應控制在4.0~9.0”。
??? 色牢度
??? 色牢度指染色紡織品在物理和化學作用下,顏色保持堅牢的程度,是紡織品的安全技術指標之一。包括耐水漬、耐汗漬、耐摩擦(干/濕)和耐唾液及汗漬色牢度。耐水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的衣物經雨水、汗水浸泡易褪色、沾色,污染其他衣物;而且在使用過程中染料可能會從紡織品轉移到人的皮膚上,從而造成紅斑、腫、水皰、丘疹、潰爛、流水等皮炎癥狀,處理不當還可能引發細菌感染,并激發感染、膿包、化膿。
??? 色牢度本身并不是一個致毒因素,但是它與紡織品上禁用染料和重金屬離子等的檢出量有直接的關系;當色牢度不佳時,染料沾在皮膚上,在細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染料有可能會發生還原反應,釋放出致癌芳香胺,并透過皮膚擴散到人體,經過代謝作用使細胞發生結構與功能的變化,成為人體病變的誘發因素,危害人體健康。
??? 甲醛含量
??? 采用甲醛作為反應劑可以提高助劑在紡織品中的耐久性,特別是經含有甲醛的樹脂加工劑處理過的織物,抗皺性和防縮性好。但這些紡織品及其制品在加工、穿著或使用過程中,產品上的甲醛會對人體產生不良作用。甲醛含量是指服裝面料中游離出來的甲醛數量,也稱為游離甲醛含量,根據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24個月以內嬰幼兒產品其甲醛含量須小于每千克20毫克 ,B類產品(指直接接觸皮膚服裝)的甲醛含量必須小于每千克75毫克。
??? 剝離強度
??? 粘合襯在服裝中起支撐作用,使服裝外型挺括,又有回彈性。國家標準GB/T2664-2001和GB/T2665-2001規定,覆粘合襯部位剝離強度應大于或等于6牛/(2.5厘米×10厘米 http://www.arabianfashionworld.com/Product-p2.asp ),否則將影響大衣的外形和穿著質量。???
?
下一篇:食品金屬異物探測與食品安全的重視
相關信息